重拾台語:從家庭到社區的文化傳承之路

一群人在台語路
一起走得遠又長

圖、文_陳建穎

從小我的父母對自己的台語和文化自豪且驕傲,家裡充斥著台語歌、布袋戲、歌仔戲,從史艷文、素還真到陳雷都是我兒時的回憶,直到現在我與父母仍都保持著全台語的方式在溝通。
108年我兒子出生時,理應也是台語環境才是,但我和阿公開始害怕與媳婦、孫子溝通時,用台語產生不順暢和障礙,漸漸華語的比例增加,加上兒子6個月大就送公托,直到現在幼兒園都是華語居多,某一天突然發現,台語的傳承只停留在我與父母、工作之間。

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台語比例一直在下降;印象最深刻是他2歲多時,有一次在幼兒園講台語,老師和同學竟然笑他說外星語,那天讓他相當挫折,也從那天起,我兒子再也不說台語了,甚至家裡用台語溝通時,他也會開玩笑說聽不懂,說我們在說外星語。
雖然可以理解這個年紀是一個需要獲得同儕肯定、求表現的時候,但要如何讓他重拾對台語的認同,進而願意開口及學習,讓我相當煩惱,我又要如何做出改變。

接著,有一次到南部出差,發現連南部的農村青少年也變成聽得懂,但不再以台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的情況,讓我回程路上反覆思考及警惕,再不說台語,我會的這些也許將會失傳;現在都在倡導要培養孩子全球化視野,才有競爭力,但應該要先從在地化的根去瞭解和開始,才能與人不同,我決定要從自身來做出改變。

首先,回家與家人討論,維持全台語溝通,大人小孩也一起學,並積極參加有台語的相關活動,再像我小時候一樣,讓臺語歌、布袋戲、歌仔戲這些經典重新在家裡出現,不僅增進祖孫情感,又讓他維持一個沈浸式台語環境;再來,如何讓兒子願意開口是一個大難題,我決定進到學校去推廣,兒子將會看到爸爸在學校講台語為目標,他會知道,台語是一個說得出去,很厲害和驕傲的語言與文化。

我選上家長代表和委員後,運用對農業及推廣教育的背景,積極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包含說故事和介紹農民入校等,最重要的關鍵一役,在於學校的說故事活動,我力邀阿公一起去用布袋戲說故事,三人一起講兒子最愛的西遊記,我相信當天60位同學和10位家長老師不一定聽得懂,但透過表演和立體書也能理解,獲得滿堂喝彩。那天,兒子終於開始用台語句子跟我說話了,我真的感動到落淚,雖然現在兒子還沒辦法全台語對話,但三句中有一句台語已經讓我有信心繼續走下去。

另外二寶從小就全台語啦!現在去托兒所也是台華語都聽得懂喔!我自己也開始自學台語的拼音和準備考台語檢定,相揪大家一起來持續學習精進!

11月11日參加了板橋場的台語路分享會,抱著聽聽看的想法去,沒想到資訊如此豐富,像是台語文字的起源、現在國內在地語言運用的情況等,也喚醒了我們對台灣這塊土地上多元文化及語言的重視,探討從自身行動的落實,拓展到社會的影響,真的不虛此行,最後,謝謝台語路的各位,每當我在找台語活動的時候,最常參加的就是你們辦的或揪的,也能如願找到熱愛台語的朋友,在分享會中,講師雅玲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路徑,並強調台語文化的發展,現場開放式的討論,讓大家可以汲取不同的經驗和資訊,一個人走台語路很孤單,一群人走就熱鬧了,而且目標更加清晰,不論你的困難或是在意的是什麼,在分享會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