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_Chú-soan
台灣人父母在日本跟小孩說台語
在日本工作的我,懷孕之後想到接下來要在日本養育小孩,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想說邊走邊看吧。
在懷孕中有閃過想要跟小孩說台語的念頭,但並沒有很執著的念頭。不過「越在地,越國際」這句話不曉得為什麼時不時提醒著我,人在海外更應該要瞭解自己的故鄉。
就這樣一邊工作到最後一刻直到回台灣待產,然後在小孩兩個月大時全家(三人兩貓)移居日本。
我們大概在小孩1歲左右才開始轉為全台語模式。那時候小孩還不會說話,所以完全就是採用實況轉播爸媽一直自言自語的狀況。不管做什麼都切成台語模式,穿衣、吃飯、上廁所、玩玩具、唸繪本。一開始因為自己也講得並不liàn-tńg(輾轉),感覺有點尷尬,而且以往都是跟長輩說台語,有限的字彙裡要生出什麼新的對話也很困難,所以講來講去都是同樣那幾句
後來小孩慢慢開始會說話,進步就快了。大概3個月之後,已經可以聽得懂,也會回應台語(要、不要、謝謝、不客氣)。
會一些簡單的日常單字(猴、獅、蚊子、蛇、烏龜、熊、蘋果、蛋、麵包等等⋯)用台語請他幫忙也聽得懂。
我們就這樣一邊查單字一邊跟他持續說台語。火金姑、十二生肖是一開始很容易朗朗上口的童謠。
到現在2歲3個月可以唱好幾條台語歌/謠、學會身體各部位名稱、算數一到十、自己念繪本,還有台日雙向翻譯!小孩潛力真的無限啊!
去年聖誕節前,為了應景我也上網找了台語版的聖誕老阿伯瘋狂播放,原本每播必說「boăi(無愛)」的兒子,在聖誕節過了1個月之後,開始狂唱「iă ū ūn-tōng-ê(也有運動鞋)」。
只要堅持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絕對會看到成果的。
在開始學習母語育兒以及台文之後,開始瞭解弱勢語言的困境,加上人在海外強烈希望跟故鄉保有連結的念頭,讓我們堅持在家一定是說台語。
兒子平常是去保育園,一天近八小時沈浸在日文環境裡,想不會日文都難。當第一次發現兒子自言自語時說出來的是日文時,心裡竟然有點酸酸的感覺,能夠做得只有再加油堅持說台語。(這時候就好想知道這些自言自語該怎麼轉成台語喔)
遇到兒子回日文時。我的作法會是用台語在複誦一遍,然後跟他對話。
在外玩的時候基本上也是說台語,或許是因為住在橫濱,外國人多,在公園裡大家對於各種不同語言也是很習慣了。
還因為講台語認識很多橫濱的台灣人(有樓上阿嬤、公司附近拉麵店的台南大姐跟阿嬤)能夠在海外講台語,真的超爽!
說真的,這條路怎麼走我也不知道,但是有網路是超級棒的一件事情。加上疫情,很多讀書會、經驗分享會都改在線上舉辦,讓我能夠吸收好多前輩的知識。還有podcast、臉書粉絲頁、twitter等等,都是珍貴的資源。
即使身邊還是有一些聲音質疑說你自己台語都講不好了,這樣子沒有問題嗎?許多第三文化小孩到最後都會怨懟父母、中文有什麼不好(之類的)。
說不擔心煩惱是騙人的,可是我的直覺告訴我這是一條必須堅持的路。一定有辦法的。
為了台灣,這是為人母的一個小小社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