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hiân(台語路共學團員)
雖然已經來插過不少次秧,但當媽後第一次帶著小孩來,竟然有了全新的話題,因為田間農事切成台語幾乎都不會講啊!
我掠準(lia̍h-chún)華語 ê『插秧』就是佈稻仔(pò͘-tiū-á),這擺 kah 青松請教,才知影閣有一个講法是「thiap 秧仔(ng-á)」,細欉–ê 愛講秧仔,大欉了後才是稻仔,尾仔收成–落-來 ê 種子是「粟仔 chhek-á」,粟仔挨(e,磨)–過就是咱咧食 ê 米⋯⋯原來進前我這个都市倯(sông)攏 kā 濫濫做伙!
「Thiap」這字我嘛是第一擺聽–著,原來 he 是佈田(pò͘-chhân)了後 hit 幾工,若有欠欉,就會講:閣提寡秧仔去「thiap」。若是一般講 ê「佈稻仔」,意思是咧講大面積 ê 工事。
聽青松講才知,台語並無華語『插秧』這个概念,嘛袂講「種(chèng)」,著愛是佇焦(ta,乾)ê 田內底才會講「種」。這有影是慣勢用華語思考 ê 頭殼一時仔轉(tńg)袂過–來–ê。
毋閣,大人講袂慣勢–ê,囡仔顛倒學 kah 真自然,第一擺來踏田水 ê Chhat(3y3m)用上直接 ê 方式吸收新 ê 詞彙,連鞭(liâm-mi)就「來去看爸爸 thiap 偌濟–矣!」「欲 thiap 了–矣-未?」講甲足順。
Chhat 真佮意嚴詠能《只要逐家攏食台灣米》彼條歌,嘛知影阮兜攏食台灣米,這改總算有機會 chhōa 伊去熟似咱生活中重要 ê 食物(chia̍h-mi̍h),轉–來了後,對厝–lin ê 米抑是講著田–lin ê 穡頭攏加較有感覺。
講–起-來,我會 kah 囡仔講台語,嘛有 hō͘ 青松影響,十幾冬前 kah 伊熟似 ê 時,就聽伊 kah in 兜 ê 囡仔講台語,彼當陣感覺按呢真著,煞無想著十幾冬了後我竟然嘛開始行這條仝款 ê 路,閣因為這个原因重新轉來揣(chhōe)青松,kah 先進學習。
台灣本底是農業社會,以米做主食,對稻仔 ê 生長 kah 相關穡頭(sit-thâu)有真幼路 ê 講法,好親像 Eskimo(愛斯基摩人)對「雪(seh)」有濟濟無仝 ê 分類 kah 形容,遮(chia)ê 智慧,攏是對土地生–出-來–ê。
Kah 囡仔講台語,毋但(m̄-nā)是 hō͘ 伊加學一種語言爾爾,閣較重要–ê 是,這是傳承土地智慧 ê 語言。我細漢無機會用母語來認 bat 咱 ê 生活、咱 ê 世界,這馬,感謝我 ê 囡仔,陪我做伙,向土地學習。
—————
〈人物介紹〉
種下自己的第一畝田/賴青松
http://www.cwcmf.org.tw/joomla/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11&Itemid=321
[摘] 為了尋回跟母語、土地、鄉民的連結,在大學裡有整整兩年的時間不曾開口說華語!後來更為了在家庭中延續母語的傳承,與妻子跟諸親友約定只與孩子們說台語,結果不但至今五年級的孩子能說得一口漂亮的台灣話,連自己腦海中的優先開機Window也由華語版轉為台語版,在大腦中某處得以重新分辨出母語與第一外語的差異,直覺華語跟情感層面內心深處失落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