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共學故事時間+帽仔主題書單+囡仔創作ê帽仔
文:A-hiân
人少少的今天,大家都到齊後,負責講故事的媽媽請大家坐下來唱例行的開場唸謠,但是四個小男孩沒人買單,跟朋友剛見面的歡喜,讓他們興奮地在木板教室跑成一團。
有人擔心自己的孩子影響活動進行,或是衝撞其他還在學爬的幼囡仔。該怎麼處理呢?
A媽對小孩說:「若是你遮爾想欲走,按呢我先chhōa你來去公園走走–咧!(你如果那麼想跑,那我先帶你去公園跑一跑!)」小孩答:「無愛!」顯然就是要在這邊和朋友一起跑才好玩。
B媽拉住年紀最大的孩子商量:「佮你參詳一下,你做火車母chhōa怹耍,了後逐家做伙坐–落來唱歌,好無?(跟你商量一下,你當火車頭帶他們玩,然後大家一起坐下來唱歌,好不好?)」但是小孩轉身繼續跑自己的。
C媽說:「無就予怹走走–ê,咱拄好趁這个時間討論代誌。(不然就讓他們跑一跑吧,我們剛好趁這個時間討論事情。)」
接受小孩就是需要跑一跑之後,其實,好像也只要在他們發生擦撞時稍微幫忙排解一下,彼此不太造成什麼干擾。媽媽們得以獲得一段會議時間,小孩也可以盡情宣洩精力。
二十分鐘後,大概跑膩了,小孩開始往教室外探索。
這時,站到門口吆喝一聲:「來喔,欲開始講故事矣!今仔日欲聽帽仔ê故事,聽了以後,閣會使做家己ê帽仔喔!」
有邀請、有預告,孩子們突然咚咚咚地迅速回到教室內,找好自己的位置,聽完一個、兩個、三個故事,比平常還認真,當場驗證「運動提升專注力」的研究。
—
共學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需求」與「期待」的衝突,不只發生在孩子之間,更在親子之間。
如果大人精心準備的活動,剛好不是小孩當時需要的,我們知道,強迫他們配合決不是好辦法。至於該怎麼做,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保持一個彈性,觀察自己的心情、也觀察孩子的反應,試試不同的可能性,是我們希望能在台語路上一起練習的。
*關於運動與專注力的研究,可參考: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