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ī-chin(第一場「台語路經驗分享會」參加者)
圖:共學一景(Lī-chin提供)
還記得2個月前剛加入大腳小腳共學團時,領隊帶著我一個個認識團員,介紹到阿娟時,他說:「她跟妳一樣住樹林,有兩個孩子,她跟她們都說台語喔!」
當時阿娟正手忙腳亂地照顧躺在地上的老二,然後一邊抬頭跟我閒聊幾句,又馬上回頭跟老大用台語交談。
我心中有點驚訝,原來身邊真的有人堅持跟孩子說母語,我覺得好酷啊!
回家後我馬上迫不及待跟老公分享,曾幾何時我們也曾經信誓旦旦要孩子學好母語,但如今轉眼間彤彤已經2歲了,我們除了平常唱幾首台語童謠給她聽,偶而國台語交雜跟她對話以外,說好的讓她學好母語呢?好像不知不覺就這樣淡忘了。
為此我們經過一番討論,覺得彼此台語程度都很差,其中為主要照顧者的我台語又更破,這樣要怎麼教孩子呢?似乎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件事就又暫且擱下了。
後來去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共學後,團友們討論了台語的復育,在社團寫了一篇文章,其中阿娟回饋說為何台灣到處都有客家文化園區?為什麼沒有台語文化園區呢?為什麼有還我客家話運動?卻沒有還我台語運動呢?我心有戚戚焉!當下大家在社團有些討論,我和老公也決定要和彤彤多說台語。
不過語言的習慣要改變實在很困難,即使小時候都是說台語長大的我們,跟彤彤說個兩句台語,就不自覺的又轉換成華語了。
這時阿娟又分享了她參加的「台語路共學」有舉辦一場對外的分享會,很幸運的我成了第一場分享會的一員。
由於第一次舉辦有刻意限制人數,但我仍然很驚訝原來有這麼多爸爸、媽媽願意跟孩子說母語,而且為了跟孩子說母語而去學母語,學了母語又繼續推廣母語,這份為了保存母語和台灣文化的努力相當令人動容!
母語不像母乳生而有之,如果不去學它、不去用它,它就會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身為一個母親,身為一個台灣人,我們能為孩子留點什麼呢?我想就是母語吧!
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認同最重要的就是語言與文字,如果有朝一日台灣能夠獨立建國我們現在能做的努力就是為孩子留下文化的根—母語,讓孩子聽得懂母語、會說母語,能聽老一輩的故事。
說到這裡我應該馬上加入「台語路共學」啊!我很想,但偏偏台語路共學的時間我配合不上。我苦思了好久,突然靈光一現!那就在大腳小腳共學團裡和大家一起說母語啊!
把在「台語路經驗分享會」學到的東西當作種子,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讓它萌芽。
還記得主講人A-hiân說,「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最大的心願就是台語共學團可以遍地開花,而這就是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希望邀請大家一起用母語共學,讓母語在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永遠留在這塊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