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Snow
當媽媽才剛滿三年,當台語媽媽還不到兩年,不管在人生路還是台語路,我都是新手媽媽。
前年初,我開始和孩子全台語生活,到了六月,也開始參加台語路共學。去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共學停了很長一段時間,接著孩子九月就去上學了。從幼稚園回來的第一週,他都使用台語,第二週,台語只剩一半,到第三週,已經全部轉成華語。
那時還不滿三歲的小孩,很認真地跟我說:「媽媽,毋好閣講台語ah,大家攏講華語。」
晴天霹靂!我跪倒吶喊(才沒有XD):天哪,我到底是哪裡做錯了!
將近兩年的台語生活,非常美好也非常可愛,但我必須承認很多時候也會覺得孤單,好像一個人在努力著什麼事情卻又徒勞無功,常像被捲在漩渦裡,想著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但不行,我覺得自己得弄清楚前後左右,不管要走去哪,總得先知道方向。於是,在共學團裡本來就只是參加,從沒想過要多做什麼的我,這時候萌生投入更多的念頭:不然,我來看看他們在幹嘛好了。
就這樣,我開始參與講師部的工作,跟著聽、跟著看、跟著學。我看著這些台語媽媽怎麼在育兒的空檔說故事、籌辦理念分享講座,聽他們討論製作節目、活動安排、企劃走向,也跟著參加了培訓課程。(跟團似的XD)
前兩週,我就跟到了一場內部講師培訓,這場聚會的起源,只是因為有夥伴想進入幼稚園做本土語言推廣,所以特別拜託團內最有經驗的講師來傳授經驗,目的是讓更多人也有能力出去推廣理念。
在這場「私揪的台語路自我增能與培力」聚會中,我除了在主題選擇、觀念釐清、簡報製作、分享與提問技巧等等方面都頗有收穫之外,關於我自己,還有以下這些心得:
1、要知道為什麼
每個人選擇跟孩子講台語,都有一個對自己重要的原因,無論是什麼,總要清楚自己的,這麼一來,哪裡該堅持、哪裡放水流,心情會更輕鬆自在些。
2、我小孩也是耶
這句話對媽媽來說真是充滿支持與救贖。我發現,拋出一些自己遇到的狀況,跟不同年齡孩子的媽媽交流,不見得是為了解決什麼,也沒有誰的方法一定比較好,只是代表,我們都會碰到、都會煩惱、都會想破頭、都會想出一些奇招,而孩子都會長大。
3、自己走台語路
「台語路」剛起步是為了孩子,但再走下去,卻是為了自己。是因為自己喜歡、覺得有價值、覺得重要才繼續的,跟孩子沒有關係(先姑且這樣說XD),還真是要有「沒關係」這個覺悟。
以上這些很個人的心得收穫,我放著沉澱了好幾天,有空就拿出來想想,不禁有個感觸:
踏上台語路,剛開始只有自己跟孩子牽在一起的手晃啊晃啊好快樂,但慢慢和旁邊的人走近了,想玩,就牽著一起跑;跌倒了,只要把手舉高,旁邊就有人會把你牽起來。重點是把手伸出來,要牽人還是等人牽,都可以,把手伸出來。
那天,孩子跟我說:「媽媽,毋好閣講台語ah,大家攏講華語。」我回他:「著ah,大家攏講華語,毋過你佇厝內講台語,去學校講華語,你就會曉兩種。你會使佮台語人講台語,佮華語人講華語,以後若有興趣學別種語言,就會使佮閣較濟無仝語言ê 人講話。講台語ê 人較少,若是你毋講,就減一个人佮媽媽講台語ah,你敢願意猶是佮媽媽講台語?」他想了想,點點頭。
我不知道這樣的回答好不好,也不知道他能了解多少。雖然他的台語比例急速下降,大約只剩下跟媽媽和阿公、阿媽說話時使用,但我努力堅持著,目前至少他能聽也還願意說。
路上遇到講台語的老闆、路人、司機,孩子能聽得懂也能跟別人對話,我就會多稱讚他,說這就是會不同語言的好處。如果聽到客語、粵語、英語、日語,我會跟孩子分享那是什麼語言,以後有興趣可以學,就可以跟使用這個語言的人講話。孩子好像也覺得蠻不錯的。
隨著疫情趨緩,最近我又帶他回到共學,剛開始他習慣和小孩說華語,但聽到比他大些的哥哥姊姊都說台語,來回幾次對話,他的台語比例也慢慢提高,從幾句到一半,當天共學結束前,已經可以有七八成使用台語。
所謂的語言環境就是你旁邊的人,同儕真的好重要,對孩子是,對媽媽更是。
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樣孤單寂寞覺得冷、跟我一樣感覺自己快走不動,就一起來共學吧!把手伸出來。對,就是你,前排的朋友、後面的朋友、在場的朋友,沒事!把手伸出來,旁邊有很多人,這條路上有很多人,對,把手伸出來,就沒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