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我的台語不錯-台語路經驗分享會心得

文:郁琦(台語路-台語囡仔共學團成員)

女兒六個月的時候,我報名了台語路經驗分享會,從那一天起,只要女兒在我身邊,我一定說台語。現在我的女兒三歲兩個月,我依然這麼做,而她已經能夠台華語切換自如,甚至做台華語小翻譯。

記得那天到分享會場地,工作人員一開口「你好,請來遮報到,你號做啥物名?」當下愣了半秒才用台語回應她,而開口之後發現,我的台語好生疏⋯這是第一個震撼。

現場有一個小攤位放了些書籍CD,我去翻了翻,發現內容雖然寫漢字,但我不太會唸,而其中幾本,寫了很像英文卻不是英文的文字,更是完全看不懂。「這是白話字pe̍h-ōe-lī喔。」工作人員在旁邊跟我介紹,我心想,真的有這種文字嗎⋯這是第二個震撼。

接著分享會正式開始,內容提到了幾個重點我到現在依然印象深刻:
1. 近年來母乳漸漸被重視,甚至已經被認為是最好的,但母語呢?
2. 台語的瀕危程度,遠超過我想像的,試想20年後還有多少台語使用者?我們這一代會聽會說,因為有長輩在,等到他們走了怎麼辦?
3. 白話字是台灣曾經通行的文字,不只一般民眾會寫,也曾編寫過醫學教科書,是正式的文字。(當時的我覺得這個文字很像歐美語言,但唸出來確確實實就是台語,真是太神奇了)

除了以上三點,會後的小組聊天也是一個印象深刻的過程,小組長明明台語腔調很生硬,但還是能夠全程台語帶領,而她的小孩說得一口在地台語;快輪到我的時候,我必須在心中先練習好幾遍,才能說出短短的台語自我介紹。

而我在參加分享會前,竟然還覺得我台語不錯。

單就語言學習這部分來說,多開口自然學得快,能夠加上聽說讀寫基本能力,大致上就很不錯,如果是很有興趣的,自然會去了解背後的文化,兩者相輔相成。

我從小跟阿媽住了幾年,曾經台語溜到不行,但後來不常說也是荒廢掉,完全是語言活用的反面印證,思考過後我給自己的目標:希望我的台語程度和華語一樣好。即使這超級不簡單,但台語對我來說是親情感情的語言,不能和學外語相比。

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收到不少吐槽,但也有更多的鼓勵和了解,更有許多目標以外的收穫,未來加上和台語路的團員分享學習,相信一定能夠不放棄地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