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迷思毋免驚[四] 學台語會台灣國語,要去上正音班!(台華對照)

迷思四、學台語會變做『台灣國語』,著愛去上正音班

文:小編群
製圖整理:小編群

講話無標準敢是台語害的?

這馬真濟家長會去注意囡仔的發展敢有照時間,有的台語家庭的家長若發見家己的囡仔講話無蓋「標準」的時,就會煩惱敢是家己佮囡仔講台語才會致使囡仔講話無「標準」?

咱一般講著講話無標準的問題,會當有兩方面來講,第一是語言學習的困難(臭奶呆),閣來就是帶某種腔(『台灣國語』)。

講著臭奶呆
語音學習有困難,就是咱咧講的臭奶呆,比論講共「阿公」講做「阿東」,敢著愛要緊這个問題,其實是愛看囡仔的年歲來判斷,會當揣專業的人來評估敢是有構音異常的問題。幼囡仔講話敢有標準,是佮生理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有關係,多語環境袂造成囡仔學習語言的困難,單語囡仔嘛有可能出現學語音學了無順、臭奶呆的現象。

講著「某種腔」
帶某種腔的部份,每一个人攏會因為無仝的成長經驗,來發展出無仝的口音
特色。仝一个時陣咧學的語言,無仝的語音攏會入去囡仔的語音庫內底,所以通常會和強勢腔較相siâng。若是學會曉頭一種語言了後,閣再學第二、第三種語言,就有可能會用家己上蓋慣勢的方式來學習新的語言,落尾就變成特殊的腔。

咱來想看覓,台語環境較好的七十年次的人講話敢有『台灣國語』?

咱這代以來,就算第一語言是台語,大漢了後其實嘛袂有阿公阿媽彼款『台灣國語』,這就是咱生活佇咧全華語的環境,對媒體到教育攏總是華語,有誠濟機會聽佮講,這和阿公阿媽彼个年代生活的環境無啥仝款,咱根本就毋免去煩惱囡仔大漢會變成台灣國語。

現代華語的腔是本土化的結果

會當閣來討論的是:就算「講華語有台語腔」敢會按怎?台灣人這馬咧講的華語,是這半世紀以來台灣在地化、本土化的結果,無論是語音、腔調、用詞、句法等等,誠濟攏佮中國的普通話無仝。這个角度來講,這馬大部份的台灣人喙講的攏是『台灣國語』,包括咱定定較刻板咧想講彼款講了上蓋標準的「國語」的人,像新聞主播、電台的播音員、學校的國文老師等等,講的攏算是『台灣國語』。

總講一句,若毋是構音異常的問題,真正毋免傷過煩惱,就算是學語言的順序無仝,帶某種腔凡勢和強勢腔無仝款;毋過囡仔咧講話敢有正確,敢有才調佮人溝通,應當和囡仔生活內底的大人來比,毋是干焦用一部份刻板的發音做標準,帶某種腔嘛無應當共看做是一種「錯誤」。

 

 

 

迷思四、學台語會台灣國語,要去上正音班!

文:小編群
製圖整理:小編群

講話不標準是台語害的嗎?
現代家長大多對小孩發展的進度相當注意,因此,有些台語家庭的家長在注意到自己的孩子發音不「標準」時,會擔心是不是因為跟孩子講台語,而導致孩子有講話不「標準」的問題呢?

一般人所謂的講話不標準,可以兩個面向來討論,一是語音學習困難(臭奶呆),另一種是口音(台灣國語)。

關於臭奶呆
語音學習困難、俗稱臭奶呆的例子如將”阿公”講成”阿東”, 是否需要在意,這要視孩子的年齡來判斷,可尋求專業評估是否為構音異常。幼兒發音正確與否,會受限於生理及認知能力的發展,多語環境不是造成孩子學習語音困難的原因單語孩子也可能出現學習語音困難(臭奶呆)的現象。

 

關於口音
在口音的部分,每個人都會因爲成長經驗不同,發展出各自的口音特色。對於同時學習的語言,因為各別語音都會進入孩子的語音庫中,所以通常不會和主流口音有差別。如果是學會第一語言後,再學其他第二、第三語言,就可能以自己最習慣的發音方式去揣摩新語言,而成為特殊的口音。

試想一下,台語環境更好的七年級生講話有台灣國語嗎?
我們這一代以降,就算第一語言是台語,長大之後其實也不會有阿公阿媽的那種台灣國語,原因就是我們生活在華語獨大的環境,從媒體到教育全部都是華語,有大量的機會聽說,這跟阿公阿嬤那個年代的生活環境是很不一樣的,所以基本上現在根本不需要煩惱小孩長大後變台灣國語。

現代華語的口音是本土化的結果
另外可以討論的是:就算「說華語時帶著台語口音」又如何?台灣人現在說的華語,是經過這半世紀以來台灣在地化、本土化後的結果,無論是語音、腔調、用詞、語法等等,許多部分都已經與中國的普通話不同了,以這個角度來看,現在大多數台灣人口中說的都是「台灣國語」,包括一般刻板印象中以為應該要操著一口標準「國語」的人,譬如:電視上的新聞主播、電台的播音員、學校的國文老師等,說的都是「台灣國語」。

總結以上所述,若不是構音異常的情況,那真的不太需要擔心,就算因為先後接觸語言,口音與主流有區別,孩子發音的正確性和溝通效率,應該要和孩子生活圈中的大人比較,而不是以部分刻板發音當標準,口音差異也不該當作「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