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台語囡仔參觀幼稚園的反思 EP.2

文:Bûn-lîng (台語路–大人囡仔鬥陣行共學團成員)

參觀幼稚園第二彈❗️
最近參觀另一個幼稚園,有些想法,這剛好也是媽媽群組熱門討論話題:外語學習的部分。

一直以來,我都會引導Hông去聽看看這世界有很多不同語言,若遇到外國人,也會跟Hông說,他們語言的問候語是什麼(如果我剛好知道的話XD),所以Hông本來就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語言。

而後來Hông也曾經反抗,不願再說台語,在一次又一次的對談、以及跟著媽媽一起去接受訪談、辦台語活動、參加台語活動,他逐漸理解為何我們家裡會堅持說台語,了解自己的母語、認同自己的母語,在這之後,我對於Hông的語言學習非常開放,聽華語podcast、看英語卡通,他好奇的時候,教他一兩句英語,課程共學時也有上英語課。

很多人都覺得,是不是和孩子講台語的家庭,都不想讓小孩學英語或華語,我們的經驗是華語 不用家長特地教,陪伴孩子走過語言轉換的陣痛期即可,而我們也不會因為和孩子講台語,就不讓孩子學英語或其他的語言,而是我們把母語放在第一優先的位置,語言內含看世界的觀點,你的母語裡有你的世界觀,有你的文化,認識自己的母語,就能逐漸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的土地、認識幾代以來看世界的觀點,進而認同自己、認同土地。

找幼稚園的時候,因為有名額的學校不多,所以我也有參觀全美語的幼稚園,姑且不論費用,但看到上課方式後,我真的嚇到想要倒退三步:

第一,從幼幼班到大班,都是朝九晚五,表定課表除了早上點心、午餐、午睡、下午點心之外,其他全部都是課程,雖然介紹老師說每天都還是會安排戶外時間,室內課程也是很有趣的,但這年紀的小孩就要一直上課,真的適合嗎?

第二、採用自然發音,但幼幼班就要開始學認字,中班就要開始學寫字,不太符合孩子的發展歷程,對孩子來說,可能就是揠苗助長,有些時候提早學,要花很長的時間練習,在孩子適合的認知發展歷程學,孩子可以較快學會,雖然最後都是會,但孩子花這麼多時間提前學習,他還有時間玩、和學習其他事情嗎?

第三、大一點的孩子開始以英語學習知識,這個我可以理解,我們的台語共學也是朝著這個方向邁進,以台語學習智識。但我看到課本,全部都是國外的生活情境,孩子身在台灣,一直關在教室,已經沒有什麼生活經驗了,然後又看著可能不會接觸到的生活情境,像是大片麥田農耕,他要如何對這些東西有深刻的體驗?

對自己的語言沒有認同,對生活周遭的事物沒有感受,對自己的土地沒有感情,或許這樣栽培孩子,真的能造就一個優秀的孩子,但孩子如何知道自己是誰?要往哪裡去?

我認為理想的語言學習,是從生活出發,先理解自己和生活周遭的環境,慢慢逐步擴大出去,孩子有興趣就學其他語言,我不會覺得只有外國、甚至是大國的語言才值得學,每一種語言都是一種看世界的方式,台灣也有許多珍貴的語言,都值得孩子去了解、去體會。

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都希望孩子會流利的英語,可以站上國際的舞台,只是在地化就是國際化,語言固然很重要,但當大家都會講英語的時候,能拿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像是自身的內涵和文化,可能才是站在世界的舞台的關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