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_梅子酒
我很不會念書,我就是一個 #一般人,就這樣跌跌撞撞長大了,我想這就是我們這一代,普遍一般人的教育。
教育現場就是一堆多光怪陸離的事,小孩送去英文班,回來也看不懂他在幹嘛,我自己也沒有學過教育理論,怎麼知道甚麼適合小孩。大家都說英語環境很重要,一般人根本生不出英文環境,那我們到底可以給孩子什麼?
那就先開口說台語好了,把台語當另一種語言刺激!
我把這幾年的心得,整理成一張圖(請見留言)。剛開始很簡單,就只要開始說台語就好,繪本用台語唸,因為自己台語也不是很好,所以繪本裡的故事內容,自己就亂編,加上一些押韻的俗語,反而變得比普通的繪本更有趣,小孩好喜歡。
在跟小孩說台語故事的過程中,繪本裡出現一堆,完全不會念的單字,例如:三角錐、檯燈、河豚、無尾熊….下面標註著英文跟注音,那台語呢?台語也是孩子在學的語言,為什麼沒有?
所以開始帶著孩子查字典,發現不會的東西就上網查,然後下次遇到又不會,彼此嘲笑對方記憶力不好,學語言就是一直增加自己的資料庫,在這過程中,孩子也學會「不會的就去查」、「華語台語轉換時擴增資料庫」、「父母是我的學習夥伴,大人也有不會的東西,重要的是願意去學」當我們需要的越多,就開始發現困境不斷地來。
台語環境真的太少了,想想英文老師都會叫大家看美劇,給小朋友看英文版的卡通,那我們來找台語卡通吧!看台語節目練聽力,以及我們不斷散發出對台語環境的渴望跟需求,全世界的人,開始慢慢願意幫助我們了。路邊的叔叔阿姨,願意多跟我們聊兩句,買菜時每次都有免費水果、免費果汁。朋友只要看到台語資源就丟給我,原本戲謔地跟小孩用台語聊天的大人,發現我們玩真的,開始會順便教小孩一些俗語,原本單純的開口說台語,慢慢變成我們自己的台語宇宙。
原本的困境,開始因為學習而一一克服了。
但是,體制內的小學生,還是有很多該做的功課,我們只是一般人,功課成績也是普普,不小心忘記寫功課(或是故意)、不小心寫錯算錯,每天都在發生。既然台語的困境可以因為學習,一一克服,那麼我們也把它放在其他語言中試看看!
很幸運的,注重台語文化的老師前輩們,書都讀很多,教育研究都很紮實,推薦我「字母拼讀直接教學100課」。這本書的序,有作者跟譯者的教學理念及理論,從孩童的心理學出發,他總算是先解決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剛開始去英文班時,孩子對自然發音法的困惑及不熟練,然後搞不清楚整堂課在幹嘛。
一個英文不好的媽媽要教小孩英文,我跟孩子都很困惑,真的可以嗎?但我們已經是台語路上的奮鬥夥伴,開始每天耕耘一點點的英文練習,遇到挫折時,就告訴孩子「當時我們也不會講台語阿,現在已經可以對答如流了」。
教英文時,跟孩子說 YOU 要配 ARE,第三人稱加S,其實是很沒有用的,因為我們在學語言時,是先學會使用他,然後才有語言學家分析他,歸納出文法。這個概念用台語跟孩子舉例,他馬上就嚇到,原來自己已經會那麼多文法,還有世界上那麼多文法例外跟破音字,原來都要靠大量的使用及練習,例如:「你共(kā)我拍」,是「你給我打」?是我打你還是你打我?這麼混亂的文法,根本不用解釋,只要看台語劇中,女主角苦喊著說:「你共我拍~~~~」,阿母沒有教,孩子自己就會了。因為這樣的經驗,我也去找一些有趣簡單的英文教材,重複聽,語感慢慢練起來,就不會出現「Do he…」這種已經不知道要怎麼跟小孩子解釋「第三人稱要用Does」的困境。
我們都只是孩子學習路上的指引者,不是控制者,我們不可能一路服侍孩子念書到他學高等微積分時,自己先學一遍再去教他們,更不用說我們上一輩中有人的父母只會台語跟日文,難道他們就都不會學習了?
只會台語跟日文的阿公阿媽們,可以教台灣社會的一整個世代。資源更多的我們,到底能給孩子甚麼?
我想我就只能給孩子台語,利用我們自己打造的台語宇宙,其中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變成大大小小的學習動機,面對困境,能有面對的勇氣及能力。不只英文,或許他們還會學法文日文俄文越語泰語…..等等,希望他們未來的路上,能自己越走越穩。
我不是真正的語言專家,台語裡很多發音,跟其他語言有關聯,這就留給真正的專家去發表,這篇文章希望大家不要再只是注重某種語言,應該更注重於未來多元的世界,孩子會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