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選擇以什麼語言接受義務教育,這樣的未來,由我們創造

圖、文_YY

最近在台語圈令人振奮的消息,就是5年300億的台語學校/台語班的經費了。

台灣本身就是個多語言國家,理論上在各地都會聽到至少兩種以上的語言,然而平常聽到的語言幾乎是華語/英語為主,原本存在這個島上的母語,接觸頻率反而越來越少。

為此政府開始在學校制訂母語教學計畫,雖然大部分家長質疑這樣一週幾堂課真的能讓孩子學會本土語言?以短期或局部確實看不出來有什麼成效,但若是長遠來看,益處仍是看有的。

舉個例子來說:我的一個漢人朋友在原住民部落教書,母語課教室在他的辦公室旁,平常耳濡目染之下,在那三年也學會一些基本的詞彙,試想,認真學的學生結果會如何呢?

第一線的老師們,發現了孩子們對於語言的吸收程度出乎他們意料的強,有些於是開始在母語課之外的課堂上加入母語教授智識。學生們的反應如何?據我所知,利用有趣或是故事性的方式,讓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成為正向循環,學生們其實會因為透過母語習得智識而對課程產生不同的看法。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就是讓人把知識內化、成為個人的養分嗎?而這些實驗課程,正好讓大家意識到母語即生活,打破原本被侷限的學習格局、開始發想更多的可能性!

寫到這裡我想到很久以前的一個廣告,主打「自然而然學會兩種語言」。仔細想想,若非"刻意"創造一個「自然而然」的環境,又怎麼能夠無痛學習雙語甚至多語?剛好,我們就站在可以建造這個自然而然的時機!

我衷心希望,未來的台灣人可以在無關意識形態左右之下,有自由選擇以什麼語言上課的權利。這個未來,由我們現在開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