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持續灌溉,終有一天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文、圖_David Liu

我的台語主要是跟外祖母學習的。雖然我在台北長大,但是每年寒暑假都是在外祖母家度過,因為外祖母不會講華語,所以在那很自然的學會我的另一個母語「台語」。外祖母講的台語很文雅,例如我們一群小孩衣服沒穿整齊,她會用「衣衫襤褸」來形容我們,所以我就沒有被大眾媒體影響,從來就不會覺得台語是粗俗的語言。對那些在電視上刻意貶抑台語的表演,對我來說粗俗的是人而不是語言……好像有點離題了。因為台語是我的母語,是擁有悠長歷史的文雅語言(台語的書讀作“冊”,源自紙張還沒發明的時代,鍋子讀作“鼎”,源自青銅器時代)。而且至今我仍常常用全台語陪我的外祖母聊天,我希望能把這份溫暖也傳承給我的小孩。

台語的文雅和溫暖,就是我想跟孩子繼續說這個語言的動機。

從小孩上幼稚園小班開始就有一個習慣,每天6:40起床後到8:00上學的這段時間是我們的純台語時光。從生活起居、卡通動畫、自然環境到社會時事,孩子的好奇心讓我們無所不聊,我也都盡量用全台語與他對話。無奈因為華語環境和資訊量實在太過強大,一直以來都是我用台語說,他用華語回答。近幾年開始可以用台語回幾個詞,但不過就是幾個單字而已。

神奇的事情在某個早晨發生了!

那一天,因為小孩喉嚨稍有不適,我問他「今天下晡下課ê時陣 欲𤆬你去看醫生無?」
小孩:「我無愛看醫生。」
我:「為什麼?」
小孩:「因為愛食藥仔。」
我:「食藥仔ē較緊好啊!」
小孩:「但是藥仔足苦–ê!」

毫無預警的,竟然一次回了三句台語!

我知道很多小朋友的台語都遠比上面的流利,但是身為一個居住在北部的父母,台語環境是極度不友善,只能靠自己一點一滴的累積。在小孩上學後回程的車上,想到這幾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不禁眼眶一熱。

雖然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故事,但還是想鼓勵所有堅持台語的爸爸媽媽,語言能力是堆積,更是累積出來的。也許短時間沒法看到成效,但只要持續灌溉,終有一天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的。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