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語環境下的孩子

台語路共學團裡,有個家庭爸爸的母語是台語,媽媽的母語是客語,他們在家中,和孩子說台語和客語,我們來看看,在台客雙語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對語言的掌握度會是什麼樣呢?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更能掌握語言間的轉換及差異啊!

🌏

多語環境下的孩子

文:A-bah

這件事實在太值得紀錄了。
回家路上,跟三隻說等下先去借哺乳室,突然卡住不知道「哺乳室」的客話怎麼說。這時兒子突然冒出,「飼奶間(ciiˇ nenˇ gienˋ)」(註)

!!!!!
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我聽到當下的驚喜,只能興奮地回應「哇,承蒙你教亻厓講客!」

這個全雙母語的孩子,
已經能夠借助另一種語言的脈絡,形成自己的邏輯,創造新詞,然後在兩種母語之間自若轉換。

這種近乎本能的東西,真的讓我這個長大後才坑坑巴巴著想辦法把自己的母語舌頭撿回來的媽媽好羨慕。

又讓我想到最近一直在爭論的「雙語政策」和「本土語教育」,總會有人說,「孩子的時間那麼少,當然要學比較重要的語言」、「上什麼母語課,結果反而國語、英語學不好」⋯⋯⋯

但我的孩子用他的生命經驗證明了, #各種語言之間皆是平等#多種語言的習得可以是相輔相成的,根本沒有只能學什麼語言的問題,也不會有因為學了某種語言而排擠另外一種語言的問題。

我們以為不可能做到,是因為我們被強勢語言綁架、割掉了自己的母語舌頭而不自覺、扁平化我們的語言使用,但只要我們有意識地 #對各種語言保持同等開放的態度,孩子就會展現他們的好奇和動機,打開對不同語言和文化的認識和學習,也打開對世界的視野。

(註)
經高人指點,正確說法應該是「#餵奶間(vuiˇ nenˇ gienˋ)」
飼:一湯匙一湯匙
餵 餵人
餵:餵動物 或是 餵新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