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而堅定的台語路

文_Suansam

 

3/24,一個平凡的夜晚,兒子撞到我後抬手摸摸我的下巴,說「媽媽失禮」,我鼻酸了,孩子會主動跟我道歉,半夜抱在懷裡搖整夜似乎是幾天前的場景,瞬間他就長大了。

回首兩年育兒路,我最有感觸的是跟孩子講台語的這件事情,有時候會想像,若我當時沒有做這個決定,那麼我們家會是什麼樣貌呢?

我不會為了翻譯容易而買那麼多台灣作者的繪本,可能完全不會買台文的繪本,不會為了查詢某個台語的詞彙如何講而自學羅馬字,也不會用台語唸任何一本書給孩子聽。

身為一個懶人,我不會為了給小孩台語環境而參加共學,也不會嘗試打電話去問各種活動的主辦單位是不是可以用台語講解,也因此不會遇到那些很有趣、很有料的台語家長。

我的孩子會用祖父母不那麼熟悉的語言,叫「爺爺、奶奶」而不是「阿公、阿媽」,祖父母們會用「不標準」的華語努力跟孩子溝通。

我跟我先生不會有用母語的對話甚至吵架。

孩子不會盯著地上跟我說「Káu-hiā.(螞蟻)」,或是指著天空興奮地說「Hue-lîng-ki! (飛機)」
可能,孩子是用華語跟我說對不起。

這一切看似正常,無所謂失去,但是由於當時的一個決定,我得到了那麼多,謝謝我的孩子讓我撿回台語,給我機會得到那些我原本不會有的人事物。

也許是因為小孩年齡相近,最近有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跟我聊到跟孩子講台語開始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我們無法強迫小孩講台語,但是可以選擇家長自己要使用的語言,當初的動機,說起來是希望孩子可聽可說台語,但獲得最多的其實是堅持下去的家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