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待有緣人」

圖:第一次騎車爬坡的Hông(2Y3M)

文:阿零

 

(囡仔攏無輕言放棄,爸母嘛愛堅持落去!)

有時候有很多想法、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但又覺得或許會造成別人困擾,打擾到其他人,所以現在我比較會勸自己要放下,「只待有緣人」啊!

有些理念、想法,雖然對我而言很重要,但或許不是人人都可以體會,或是覺得這有多重要。

我們過去的教育,常常不鼓勵獨立思考,只講求「標準答案」,但這世界真的有「標準答案」嗎?那個標準到底是誰的標準呢?

如果我的想法和別人的不一樣,真的就是「你對我錯」或是「我對你錯」嗎?之前就一直在思考,對於某件事看法不同,為什麼要用戰的?難道非要戰到你死我活,才是討論?或是很多人就直接對別人貼上標籤。

但在網路上常常看到是這樣,這樣到底能在討論中獲得什麼?即使是所謂的「政治正確」(我傾向的說法是:符合世界「普世價值」的議題),若是只是一直想攻擊立場不同、或是想法不同的人,討論也無法繼續,最後可能會演變為相互人身攻擊。

所以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寧可退一步,我思考對方的立論點,想想自己的,然後暫停,我可以從這樣的討論中,看到自己的盲點,但我沒義務告訴對方。

寫文章這件事也是,雖然我很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來思考或施行,比如:和囡仔全台語,但我知道要真的去實行不容易,可能要像我們一樣,這麼執著,可能還要帶點偏執,才有可能持續下去。我只能盡量在我能做的範圍做,「只待有緣人」一起鬥陣行啊!

最近和朋友聊天,關於語言的部份,她提到台灣不重視語言承載文化的功能,因為台灣從不在乎文化,也不重視文科,我說:「是啊,台灣只重視會賺錢的文創而已。」

任何事物只要不能馬上賺到錢,沒有看得到的利益,就會被很多人摒棄。如同很多人問:「和孩子講台語,有什麼好處?」一般。一定要對自己有好處,才願意去做,那台灣大概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她也提到,之前有社會語言學的老師,特地從德國來台灣研究,因為台灣是目前世界上用政治力量,讓母語消失最成功的國家,而對比是以色列,他們是用政治力量,復興母語最成功的國家。

當世界潮流是為了保護語言以及其承載文化功能而努力時,而很多台灣人對這件事一無所知,或是無動於衷,或許就是過去的政策太成功,所以大家才會無動於衷,我們真的有辦法對抗這樣的過去(或許還是正在進行式),讓母語有一條生路嗎?

雖說「只待有緣人」,不過還是希望有緣人多一點,或許有機會可以改變母語走向滅亡的趨勢。

希望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是我們在等待的「有緣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