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文化價值多少呢?

文:A-lîng (台語路編–ê)

最近有個機會參加了一個特別的DIY體驗,由桃園市客家知識學苑主辦的活動,其中一場是 雙口呂 Siang kháu Lū文化廚房的做粿體驗。

地點在一個三合院,一踏進去「門口埕」(mn̂g-kháu-tiânn),就覺得像是回到阿媽家,跨過「戶橂」(hōo-tīng,門檻),來到圓桌,真的像是以前過年過節,大家一起回古厝過年一樣。不一樣的是,整個空間寧靜、優雅、有質感。

活動一開始,老師就問大家:

平常會用多少錢在哪裡買到一份紅龜粿?
菜市場,30元。

大家願意花多少錢吃一份下午茶的蛋糕?
120元-150元。

聽完當下,我真的感到相當震撼,我終於意識到,一個屬於我們自己文化的傳統米食,工序並不比一份下午茶蛋糕簡單,但是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把它當一回事,甚至認為這是沒有價值的東西。

老師說,他們會開始想要做這件事的起因是,之前在國外旅遊,被詢問到代表台灣的特色美食是什麼?原先他們的回答是:小籠包、牛肉麵、滷肉飯。回到台灣、回到自己的老家,看著阿媽在過年過節時做粿,驚覺做粿才是台灣傳統文化密不可分的特色美食:不同的節慶祭拜需要用到不同的粿,同時這些粿也是依照台灣盛產作物的季節去製作。

文化是什麼?文化就是日常的積累

你認為你的文化是什麼?回到古厝,阿媽的生活日常就是文化

你認為你的文化價值多少呢?你是否曾經覺得阿媽的生活日常不值得一提、也不覺得這有什麼特別的呢?

我們拼命地去學外國的東西,去學蛋糕、麵包,連節慶也學別人的,如:萬聖節、聖誕節。這樣的生活日常,我們的文化是什麼?我們還知道自己是誰嗎?

為什麼我們不曾珍視我們擁有的豐富文化資產?我們的社會氛圍常常圍繞在名與利,可能連阿媽都覺得這些東西是不值錢的,不希望我們跟著學,甚至連自己的母語,也覺得不值錢,不希望孩子學。而我們從沒發現這些日常都是有價值的,是別人想交換也交換不來的在地文化。

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可以將這些在地文化賦予新的價值,如同雙口呂文化廚房所努力做的,我們可以優雅地做粿,這樣的文化價值與質感,絕對可以登上國際的舞台,也很適合介紹給國際友人來體驗。

同樣地,說台語也是,台語也是在地文化重要的一環,想想看,紅(ㄏㄨㄥˊ)龜(ㄍㄨㄟ)粿(ㄍㄨㄛˇ)和紅(âng)龜(ku)粿(kué),哪一個比較有台灣味呢?而我們一樣可以優雅地說台語,提升說台語的文化價值與質感。

台語真正足媠–ê,你kám知影?

要找回自己的文化,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回家吧!回去跟阿媽用母語聊聊天,和阿媽學習他的生活日常。

如果阿媽說年輕人不要學這個,這個沒辦法賺錢,告訴阿媽:「咱做伙共文化揣轉來,阿媽毋通看家己無,人外國人偌愛這–leh,這足有價值–ê(笑頭笑面)。」相信阿媽一定會聽甲喙笑目笑,所有撇步攏搬搬出來。

如果你跟我一樣,已經來不及跟阿媽學習,或是你想體驗優雅地做粿,回去阿媽家,可以跟阿媽分享如何優雅地做粿,十分推薦參加雙口呂文化廚房的體驗活動,讓阿媽笑一下,哪有人做粿在吹冷氣的(因為粿很容易變硬,但老師已找到改善的方式)XD

你認為你的文化價值多少呢?
我認為無價,你覺得呢?

✅後記
活動結束後,與老師談到,是否能嘗試用全台語或全客語進行做粿體驗?老師回應,目前僅能使用華語和英語進行體驗,他們也有想過使用台語或客語,但目前還無法實行。老師也提到,他們希望可以在三合院辦台語故事活動或客語故事活動,目前也尚未正式規劃。

大家一起來敲碗,將我們的希望傳達給 雙口呂文化廚房:

#我們想要全台語或全客語的做粿體驗!
#我們想要在三合院聽台語故事和客語故事!

➖➖➖➖
雙口呂 Siang kháu L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