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滿三歲前的片段(四之一)

文:A-hiân

 

某個週末,難得爸爸跟我們一起出門搭捷運,而且一上車就有三個連在一起的空位,我們開開心心坐了進去,媽媽在中、爸爸右、Chhat(2y11m)左。

Chhat一路或站或爬或跳,自在得很。沒多久,車行經過大站,湧入大量旅客,我們面前突然站滿了人,我看Chhat也沒坐在椅子上,就順手把他抱到我懷裡,示意眼前的中年男子,讓他在我身邊坐下。

然後Chhat就崩潰了。

立刻大哭倒地,指著原本的位置大聲抗議說他要坐,一時之間完全不接受安撫。隔壁中年男子一看不對,人很好地再次站起身,把座還给Chhat,他這才收起哭聲。

我向中年男子表達了謝意(但還没有到歉意,因爲他看起來身强體壯,本來站一會也不是問題),轉頭開始陪Chhat,他這下不再蠕動,緊緊坐在椅子上了。

「媽媽看足濟人上車無位通坐,想講你 chit-má 閣細漢,會使 kah 我 kheh(擠)一下,按呢就會 ke(加)一位 hō͘(予)人坐矣。」我試著解釋我的理由。

「袂使,我欲坐。」

「無你來坐我 kah 爸爸中央,按呢這位嘛會通 niū(讓)–出-來予別人,敢好?」我試著想新辦法。

「無好。」

我頓了一陣子,想了想,再繼續說:「你 kah 媽媽坐捷運坐公車 ê 時,別人看–著-咱,就會 niū 位予咱,因為 in 知影咱有需要,咱就會足感謝 in,感覺 in 對咱足好,著無?」試圖喚起他過去得到善意的經驗。

「我感覺無好!」小孩還是拒絕。

我摟著他、牽著他,想著他的回答,也想著還能從什麼角度切入。

當下會覺得小孩的表現讓我難堪嗎?倒還好,可能我臉皮夠厚,啊不是啦,是幸好眼前本來就不是非讓不可的情況,不然我直接自己站起來讓就可以了。

這只是一個我覺得「犧牲一點的自己的舒適可以多讓一個人舒適」的情況,並非必要,而我想試著讓他體會我的心情而已。

既然是希望他體會我的心情,那如果他一時體會不來,也不需要勉強,我可以再想想還能怎麼跟他聊⋯⋯

這時,Chhat突然打斷我的腦內小劇場,明確地說:「會使 hō͘ 伊坐矣。」我有點驚訝,確認了他的心意,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改變了主意,但他確實願意坐到我腿上了。

「多謝你願意讓位 hō͘ 別人,你 beh 家己 kah 伊講–bô?」我問Chhat是否要自己跟那位中年男子說。

「媽媽講。」

於是我開口請中年男子坐下。

「不用不用!我坐下來他會哭!」中年男子連聲拒絕。

「袂,伊講會使 hō͘ 你坐–矣。」我向他保證。

中年男子(半信半疑地)坐了下來,過程中Chhat只是定定地看著他,就這樣坐到我們下車。

小孩很奇妙,嘴上拒絕,不代表腦中沒在盤算與考慮。我忍不住想,那些「沒禮貌」或「不懂得分享」或「你太任性了」的「認定」別下得太早,否則只是徒增大人的焦慮與不滿。

禮貌和分享這種東西本來就屬於社會化的世界,不是不能教,只是要給小孩時間和機會去體會,最後出於自己選擇的,或許也未必是大人以為的禮貌或分享,我總覺得,僅僅是「我願意」試試看,這件事本身就具備純粹的力量。

(後記)事後回想,處理這件事的過程,我其實忽略了一個重要關鍵,就是「一開始未經同意、也未告知Chhat就把他抱到我腿上」,我相信這是他之所以反應那麼劇烈的重要原因。不過當場我只顧著跟他講大道理、自以為地設法讓他體會,竟然沒意識到要照顧他對於「不被尊重」的憤怒。

我在多日之後才重新和他談起這件事並道歉,而當時在過程中,不知怎麼的,他倒是自己願意放下這個情緒,選擇讓出位置來跟媽媽坐,想想真是不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