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媽媽的台語路(台華對照)

文:A-tin口述 / A-hiân整理
台文翻譯:Him-gî
台文顧問:陳豐惠 老師

 

年代生佇七字頭的我,細漢時有一段足長的時間佇雲林庄,佮阿公阿媽蹛做伙,我的世界除了原住民以外,每一人攏會曉講台語,逐家攏用台語交談(當然加減嘛有透濫華語)。

講台語對我來講,就親像食飯、啉水遐自然。所以,自我開始意識著,阮後頭厝附近的比我減一輪的高中生攏開始袂曉講台語矣,就親像英國人袂曉講英語仝款,予我真著驚。

這寡高中生,可能聽有台語,毋過已經無法度講,是講甲真無輾轉。這个發現,予我警覺著咱後代的台語危機。

我希望我的囡仔會曉講台語,所以,佇囡仔出進前就和阮先生先品,以後欲佮囡仔講台語。

因為佮阮先生當初是用華語談戀愛算阮足有意識佮囡仔講台語,煞有[越頭病]互相會轉華語講話⋯⋯

大漢囝開始學講話,有一工阮雄雄發覺伊會模仿阮的對話,這共我提醒:厝裡上好是全台語環境才好

朋友捌問我:「為啥共這層代誌看甲遮嚴重?囡仔早慢會接觸著華語」我只是感覺,目前佇四箍圍仔的觀察,這是真明顯的代誌——華語真簡單就聽著、學著,我完全免煩惱伊袂曉華語,只有可能袂曉台語啊。

而且,這嘛是事實,我生第二胎做月內的時,大漢的蹛阿媽兜,伊逐工佮厝裡講華語的哥哥耍,無一個月,華語就講甲削削叫矣。

好佳哉,厝裡一直攏維持全台語的環境,所致囡仔猶是佮阮講台語,阮嘛繼續

參加台語共學,予伊有台語囡仔伴。

知影這台語共學,是有一擺𤆬囡仔去耍沙, 有一个「嘛佮囡仔講台語的媽媽」主動揣我講話。雖然伊台語普普仔niâ,毋過予我這个對中部嫁來台北的媽媽感覺足親切。當初,就是這个親切感,予我開始𤆬囡仔去參加伊紹介的台語共學活動。

想袂到參加了後,我發現家己除了生活用語,其實台語程度並無好。共學活動固定有讀繪本故事,雖罔是講予囡仔聽,毋過大人攏會互相討論台語用法,所致,顛倒是我咧學台語。

遮有一陣優秀的大人,團體內每一个人攏有家己的名,毋是叫「啥人的媽媽」,而且我猶毋知對方是啥人,對方早就知影我的名佮囡仔的名。

另外,我閣佇遮偷學別人按怎教囡仔。往過,我毋捌想過有人真正「無拍囡仔」,因為家己是hőng(予人)拍大漢的, 顛倒認為彼講無拍囡仔的人是咧sīng囡仔。參加共學了後,才知影,真正會當無拍,而且嘛毋是放任見在(kìnn-tsāi)伊去。佇遮,有真讚的教囡仔的觀念,閣有實際的經驗討論,對我來講是意外的收成。

成做台灣的七年仔生,自細漢阮就hőng教育台語是粗魯的、是無水準的語言。一直到這馬,猶是會聽著有人對囡仔講:「你講台語誠『倯(sông)』呢!」心內實在真艱苦。

佮囡仔講台語,對我來講並毋是啥物大代誌,我只是單純「希望會曉講」爾爾,若真正欲講理由,我想,是因為我認為「台語真正足媠(suí)!」誠濟代誌就是愛用台語表達才有彼氣口。

阮咧看其他國家語言的電影抑是書的時,因為看無原文,所以著愛靠翻譯才通理解。若是有一工,家己的囡仔聽著台語歌、看著台語電影的時,需要靠翻譯才聽有、看有,敢毋是真悲哀的代誌?

我較袂去想講台語的未來會按怎,我只是真自然,予台語成做我佮囡仔生活的

一部,親像食飯、啉水遐自然。我想,按呢才袂予伊失去「用家己的語言去理解世界」的機會,敢毋是?

 

 

 

 

七年級媽媽的台語路

文:A-tin口述 / A-hiân整理

 

生於七年級前段班的我,年幼時期很長一段時間跟阿公阿媽住在雲林的小鎮,我的世界除了原住民之外,其他每個人都會講台語,大家都是以台語交談(當然加減混點華語)。

講台語對我來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所以,當我注意到娘家附近只不過是小我一輪的高中生竟然開始不會講台語了,就像看見英國人不會說英語一樣,讓我非常驚訝。

這些高中生,他們可能還聽得懂台語,但已經無法說,或說得非常不「輾轉(lián-tńg,流利)」。這個發現,讓我警覺到下一代的台語危機。

我希望我的孩子要會講台語,所以,早在孩子出生前,我就和先生約定好,以後要跟孩子講台語。

但是,由於跟先生相識是用華語談戀愛,就算我們很有共識地跟小孩講台語,卻也很有默契地在跟彼此交談時轉回華語⋯⋯

老大開始學說話後,某天我們突然驚覺他會模仿爸媽對話的話尾,這提醒了我:家裡最好要是全台語環境才行。

朋友曾問:「為什麼會把這件事看得這麼嚴重?小孩本來早晚就會接觸到華語啊?」我只覺得,根據目前對周遭環境的觀察,這應該是很明顯的事——華語太容易聽到、太容易學到,我一點都不擔心他不會華語,他只有可能學不會台語呀

而且,事實也的確如此,我生老二坐月子那段時間,把老大放在婆家,他天天跟那邊講華語的堂哥們玩在一起,不出一個月的工夫,華語就講得嚇嚇叫了!

幸好,由於家裡一直維持全台語的環境,所以孩子都還是跟我們應答台語,我也持續參加台語共學,讓他有台語玩伴。

會知道台語共學,要從某次帶孩子到沙坑玩時,一位「也和孩子講台語的媽媽」主動上前跟我攀談說起。雖然她台語講得很生澀,但卻讓隻身從中部嫁上來台北的我倍感親切。最初,就是因為這個親切感,讓我開始帶著小孩去參加那位媽媽介紹的台語共學活動。

沒想到,參加了之後,我發現自己除了生活日常,其實台語並不是很好。共學固定有唸繪本的活動,雖然是唸給小孩聽,但大人會互相討論台語的說法,所以,反而變成是我可以學到台語。

這裡有一群很棒的大人,團裡不稱「某某的媽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我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對方就已經叫得出我的名字和小孩的名字。

此外,我還在這裡偷學別人怎麼教小孩。過去,我從來沒想過真的有人「不打小孩」,因為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所以沒懷疑過,反而覺得那些標榜不打小孩的是過度寵小孩。但是,參加共學後,我才知道,真的可以不打,而且不打並不等於溺愛放任!這裡教小孩的觀念超棒,並且有實際的經驗討論,對我來說是意外的收穫。

身為台灣的七年級生,從小的教育告訴我們台語是低俗的、是不入流的人才用的語言。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會聽到有人跟小孩說:「你講台語很『倯(sông)』耶!」實在令人難過。

和小孩講台語,對我來說其實沒有什麼遠大的抱負,我真的只是很單純地「希望他會講」而已,若真要說理由,我想,那是因為我覺得「台語真正足媠(súi,美)!」很多事情你就是要用台語表達才夠味。

當我們看其他國家語言的電影或書籍時,因為不懂原文,所以需要依靠翻譯才能理解。設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小孩聽到台語歌、看到台語電影時,需要依靠翻譯才能聽懂、看懂,會是多悲哀的事?

我不太會去想台語的未來如何如何,我只是出於本能地,讓台語成為我和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我想,這樣才至少不會斷了他「以自己的語言去理解世界」的機會,不是嗎?